智能借阅、文献查阅、探秘古籍讲座、雕版印刷体验……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,让宁夏各地弥漫着浓浓书香。近日,“行走宁夏”2023年宁夏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宁夏图书馆,品味浓郁书香,感受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成果。

一走进图书馆,充满墨香味的书海、整洁舒适的阅读环境、埋头静读的读者,让人不禁放轻了脚步。二楼视中厅设立的专题书架、二楼文学区、三楼社科区设立的“新书专架”前,不少读者驻足挑选、翻阅。
“我们根据拨书周期的长短和新书数量的多少灵活调整,便于读者第一时间借阅到最新图书,提升了新书的精准借阅率。”宁夏图书馆党支部书记张勇说。
“你好,请带我到老年图书区。”“请跟我走。”在智能机器人的带领下,便捷快速的找到了老年图书区。
宁夏图书馆党支部书记张勇介绍:为了方便读者,提高效率,图书馆不断引进智能无人电子借阅、智能机器人设备,使读者能方便快捷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。馆内现有各类文献藏量217万册(件),建设共享数字资源库30个供读者使用,内容涵盖电子书、有声读物、视频及动画等。


“这里环境好、资料全,我们基本每天都来这里。”在老年人阅读区,几位退休老人正在模仿图书馆借来画册作画,墙上挂着十几幅老人们创作作品,精美的画面让人敬佩。
张勇介绍,今年宁夏图书馆按照“12345”工作思路(即:抓住一条主线、把握两个重点、抓紧三个关键、强化四个保障、聚焦五个突出),结合主题教育“为民办实事”,调整读者图书借阅册数,延长借阅周期,降低超期补偿费用,满足读者阅读需求,已累计接待读者约81万人次。


为了更好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,让更多读者读到心仪图书,充分发挥图书馆滋养民族心灵、培育文化自信阵地作用。宁夏图书馆开展了“读者荐购 好书共读”全民阅读的常态化推广活动,利用每年线上全国图书博览会、线上图书订货会等平台,由读者线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,该馆依据馆藏采选原则及馆藏计划,对读者所选图书审核采购,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阅读需求。
“此项活动打破了读者和图书之间的传递壁垒,增强了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,让服务供给和读者需求更加有效对接,读者参与度非常高。截至目前,读者荐购量已达到 781种,内容涉及传统文化、文学、艺术、历史、经济、科技、养生等类别。”宁夏图书馆馆长陶爱兰说。

近年来,宁夏文化和旅游厅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着力构建图书馆、城市书房、农家书屋、社区图书室等为载体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,推动全民阅读,建设“书香宁夏”。指导宁夏图书馆先后创办了“塞上讲坛”“朔方人文科学大讲堂”“兰台书友会”等品牌讲座。组织全区各级公共图书馆开展了2023年“书香满宁夏 阅享新时代”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暨4·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,开展各类阅读活动100余场。整合社会资源,共建“宁夏阅读推广联盟”,联合16家社会阅读推广机构,整合资源,加强联系,共筑全区阅读推广行业互助平台;开展了8场“阅读+党建”活动;开展首批“乡村阅读推广人”“全民阅读优秀案例”评选活动,发布9个优秀阅读推广服务案例,聘任15名乡村阅读推广人,开展“春雨工程”志愿服务乡村行,助力乡村文化振兴;创新打造“春风小书桌·共读一小时”“四季童读”阅读推广品牌活动,引领阅读新风尚。线上线下累计举办讲座、展览、培训等活动共计290场次,受益群众超百万人次。


目前,宁夏图书馆正以宁夏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资源为基础,整合现有全区各类资源服务平台,建设全区统一资源服务平台,尽快建成“全区图书馆一张网,文献信息资源一朵云”,统一身份认证,实现一站式服务。全力打造24小时智慧化阅读空间,提供全自助智慧化服务,支持读者自助借还书、查询及自学等图书馆基本服务,在全区建设10个智能微型图书馆、14个阅读驿站,进一步延伸图书馆服务
范围,增强服务便民性。


宁夏图书馆只是宁夏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。据了解,今年宁夏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,推进银川市图书馆新馆和原州区两馆新馆建设,持续改造提升一批县级公共文化场馆、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,新建5个标准化乡镇综合文化站。扶持培育全区22个县(区)打造特色文化亮点品牌,以共建共享形式,打造一批公共文化与乡村振兴、新时代文明实践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、全民阅读等融合发展的示范性项目、活动和品牌。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招聘文化社会指导员100人、包片专业辅导员100人,面向城乡基层开展文化志愿服务。加快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,鼓励在都市商圈、文化园区等区域,引入社会力量,按照规模适当、布局科学、业态多元、特色鲜明的要求,创新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、艺术展览、文化沙龙、轻食餐饮等服务的“城市书房”“阅读岛”“文化驿站”等新型文化业态,持续推动宁夏公共文化服务不断迈上新台阶。